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天气预报_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天气预报新兴区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1-27 人已围观
简介1.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截至2018年2月,黑龙江省共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行署。主要市和地区分别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哈尔滨市。主要在黑龙江西南部,也是黑龙江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
1.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
截至2018年2月,黑龙江省共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行署。主要市和地区分别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哈尔滨市。主要在黑龙江西南部,也是黑龙江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第二大城市,一直被认为是国家重工业区、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加大投资培养的城市之一。
牡丹江市。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牡丹江以旅游为主,而且盛产黑木耳,所以又被誉为“黑龙江省天然基因库”,是“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
佳木斯市。佳木斯在黑龙江的东北部,也是中国第一个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
大庆市。大庆市让人熟悉的莫过于大庆油田,是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组织19个会员城市之一,铁人王进喜更是熟悉大庆的标榜人物。培育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涵的大庆精神及其人格化具体化的铁人精神。
鸡西市。2014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石墨之都”,是黑龙江省首座国家级矿业名城。鸡西还是 “中国版画之乡”、“中国剪纸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
双鸭山市。双鸭山由于地处完达山山脉北麓低山丘陵区,所以造就了煤炭的储存量。而且双鸭山是中国的十大煤矿之一,煤炭的储存为黑龙江省第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有煤炭、粮仓、森林、湿地、农场为一体的城市。
伊春市。伊春北部地区和俄罗斯隔江而望。伊春市最为出名的就是药材,而且矿产量也非常丰富,尤其是黄金储存量为全国第一,并且还有非金属矿,光矿点就有140处多。
七台河市。森林覆盖率48.6%,通天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松林,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体育训练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冬季项目单项国家训练基地。
鹤岗市。鹤岗是全国四大煤矿之一,尤其是石墨储量居世界前列、。
黑河市。黑河是黑龙江三大重点林区之一,而且处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北部。不仅有铜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全省第二大铁矿。
绥化市。距离哈尔滨最近的市,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全国整市(地)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市和中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
大兴安岭地区。中国最北的地区,跟俄罗斯隔江相望。中国重点的林业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而且被誉为“中国野生蓝莓之乡”。
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不仅拥有12个地级市,1个行暑,其中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行署,涵盖19个县级市,885个乡镇(其中乡353个、镇532个),307个街道。大兴安岭地区也是我国最北方地区,黑龙江省会设立在哈尔滨。
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和1个行暑,跨度大,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是我国重要的东北工业、农业、林业等重要区域。
参考资料:
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
东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和河北部分这四个地区的城市。
1.辽宁省
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
2.吉林省
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3.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鸡西市、佳木斯、鹤岗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黑河市、 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4.内蒙古和河北部分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昆都仑区和承德市、秦皇岛市。
扩展资料
东北城市的主要分布情况
1.黑龙江简称黑。全省总面积约45.4万平方千米。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合计1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哈尔滨。
2.吉林省简称吉。全省总面积约18.74万平方千米。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合计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合计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长春市。
3.辽宁省简称辽。全省总面积约14.57万平方千米。辖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合计1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沈阳市。
参考资料:
7.1.1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的法规建设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他多种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为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包括了对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进行管理在内的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自1995年开始出现。至1999年,已有18个省(区、市)颁布了21项法规条例,至2004年即已有29个省(区、市)颁布了40余项法规、条列(附录2)。
在全国各地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的基础上,2001年5月国土部发布了《“十五”国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01年5月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001年10月国土部完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并于2002年1月由院批复,2002年2月下发湖北省和重庆市国土部门落实。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全国性法规,2003年11月院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附录2)。在上述全国性法规、规划的指导下,目前“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程、规范正在编制之中。这些法规、条例的出台,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地质环境管理、保护工作。
7.1.2 监测网络与机构建设
(1)专业监测机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2年9月,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及队伍状况如表7.1所示。由该表可知,我国现有: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中心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31个,地(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220个,其中直属分站138个,代管分站131个,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49个(重庆40个,四川7个,福建2个)。上述机构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职职工126人(包括三峡中心),省地级地质环境监测队伍在职人数3349人。合计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专业队伍在职人数3349人。这样一支队伍初步形成了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和预报预警的科研体系,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依法行政提供了组织保障。
表7.1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及队伍状况
续表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虽然省(区、市)级和地(市)级两级国土主管部门承担起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职能,但多数地(市)级国土局没有专门的科室,县级以下机构很不健全,体制还没有理顺。与此同时,在水利、铁路、公路和城建等部门也还没有设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指挥系统。国土部门原有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是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部分省(区)的公益性监测工作仍由企业性质的地勘单位承担,与行政管理脱节,难以满足和社会的需要。
(2)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状况参见表7.2。截至2003年,全国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达到545个,面积200万km2,共调查出灾害隐患点7万余处,建立了群测群防点4万多处;湖南、广西、四川、宁夏、青海、新疆开展专业监测与巡测的灾害点120余处。
三峡库区20个市(区、县)已成立17个地质环境监测站,建立了秭归-巴东段(50km)地质灾害GPS监测网并投入监测运行。该网包括国家级控制网(A级)、基准网(B级)、滑坡监测(C级)GPS监测网,对12个单体滑坡进行监测,共建有59个GPS监测点。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地面塌陷监测网控制面积10km2,设地面塌陷监测点58个,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起到了示范作用。
2)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较为完善的、由基岩标、分层标、GPS观测点、地面水准点和地下水监测孔等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外,江苏的苏锡常地区2002年也在个别地区建立了分层标,其他地区尚属空白。环渤海地区只有天津市在城区建立了7组分层标,而且多建于1985年以前。北京市的3组基岩标和分层标正在建设之中。西安设立了部分地裂缝监测点,宁波初步建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目前开始实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的主要地区为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和部分大中城市。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现状参见表7.2的有关内容。
3)区域性群测群防体系尚未建成。群众对地质灾害缺乏预防知识,基层主管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不健全,全国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建立。目前仅是开展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539个县(市)建立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地质灾害监测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资金保证程度差,缺乏完善的救灾防灾系统。因此,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加强立法工作,强化地质环境管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指导各县(市)编制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防灾减灾是非常必要的。
4)监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地方各级尚未建立地质灾害专项资金渠道,仅靠国家补助的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开展工作。每年的监测经费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日益萎缩,设备陈旧老化、设施破损严重,影响监测成果质量,难以满足准确快速实时监测的要求。
表7.2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状况
7.1.3 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数据库软件,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基本实现了991年以后地下水监测数据和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入库管理,部分省(区)还建立了图形库、文档库、监测点档案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四川省开展了地质灾害预报信息随同天气预报播出的试点工作。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现状如表7.3所示。
表7.3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现状
在网络建设方面,只有少数省(区、市)实现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河北、青海、海南等)和内部局域网建设,多数省区通过拨号上网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传输数据。目前,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开发利用还很不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基本上没有向社会和公众开放。这些情况表明,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信息传输与处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